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历史教材同步人教版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2、联系必修1、2,能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

3、联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单元14课,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归纳历史主线,认识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及共同主题。考情:2009年全国卷Ⅰ·18题

2009年全国卷Ⅱ·37题

2012年全国卷·41题

2013年全国卷Ⅱ·40题

考点:新文化运动内容、评价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前期新文化运动“四提倡、四反对”的理解。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评价。

三、学法指导: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立意:

“历史解释”为历史学科素养的核心能力,即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如何涵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路径探究,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其中的一个焦点与疑难。本次教学设计以高二第一轮复习课《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从学生知识最近发展区出发,以史料为依托,将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放在不同维度和对多样化的观点中,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较实事求是的阐释和判断,达到客观地论述历史的问题,全面、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五、教学路径:

纵向联系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单元14课,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横向联系必修1、2,从政治、经济等方面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

中西方的比较和多样化的观点中,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一)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所提倡民主和科学,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早有人提出。例如科学,近代中国首先在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把“师夷长技”付诸实践以自强、求富。还有,民主,康梁等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确立民主共和制。

《新文化运动》一课内容已经讲授过,作为高三复习阶段,不能简单炒冷饭,应在原基础上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思考,有新的生成,以此达到对历史事件把握的深度。用反面观点冲击学生原有的思维,既引起学生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的重新回顾,又引起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这一事件的重新把握。此时,有必要搭脚支架,展示一手史料,马克矗先生提过“没有资料就没有历史;资料的贫乏就意味着历史的贫乏。” 因此,通过以下材料

材料一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民主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1卷6号)

材料二 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求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1卷1号

比较以上观点,阅读必修三14课内容和课本73页,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和“科学”不是停留在民主制度和科学技术层面上,而更重要是于国家为主人的民主意识和探究事物规律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法则。综合起来,也就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上升到思想意识层面,是进行观念的革命。从而水到渠成点到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宣传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解决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能上升到学习思想的层面?什么因素引发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自然过渡到第二环节。

相关资源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