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数学教材同步人教A版版选修2-22.3 数学归纳法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人教A版2003课标版《2.3数学归纳法》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1.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础.(1)学生已有数学归纳法的萌芽和相关经验.虽然学生没有正式学过数学归纳法,但小学的数数、找一列数的规律、高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等等,都蕴含着数学归纳法的萌芽和基础.(2)学生已经有用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来代替任意的、无穷多的元素的经验.如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证明中,用“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来代表“平面内所有直线”;在讨论函数奇偶性时,用定义域内任意数 来代表定义域内的所有数.(3)学生具有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心理需求,如学生希望证明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2.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1)对数学归纳法产生源头及其所要证明的问题的特征理解不到位。(2)形成和得到数学归纳法原理时,如何把无穷的不断重复的递推过程用有限的、一般性的步骤来代替学生会有困难。(3)对数学归纳法第二个步骤的作用,尤其是为什么可以根据归纳假设进行证明、如何利用归纳假设进行证明,学生往往难以理解。(4)由于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经历萌芽期、明朗期、成熟期,因此学生难以在一节课或几节课内深刻理解数学归纳法的精神实质。(5)学生初学数学归纳法时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第二步归纳推理上,而对第一步归纳奠基重视不够.

教学设计时,要基于学生已有的、模糊的数学归纳法的萌芽,充分考虑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通过强化数学归纳法思想的形成过程,揭示数学归纳法的本质来突破难点.

三、目标和目标解析

1.经历与感受数学归纳法原理发现和提出的过程,体会其中蕴含的化无限问题为有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因为用有限的、一般性的步骤来代替无限的逐个检验是思维方法上的创新与突破,因此数学归纳法的发现和完善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极好材料.又因为数学思想方法难以通过传授和灌输来掌握,因此教学时应重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身感悟、慢慢感悟、深刻感悟,而切不可操之过急.

2.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及其本质,掌握它的基本步骤与方法.能较好地理解“归纳奠基”和“归纳递推”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归纳假设在证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体会到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和核心是递推.

3.能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蕴含着递推关系的、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能把数学归纳法与观察、归纳、演绎等其它思维方法结合在一起加以使用.

为实现以上目标,教学设计要基于数学归纳法的源头,基于学生头脑中蕴含的数学归纳法的萌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发现、归纳出数学归纳法,并不断完善和深化,以达到知识、能力、思维、情感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之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提出问题,培育萌芽

问题1:粉笔盒有许多粉笔,第一个取出的是白色,第二个、第三个取出了也是白色,你能肯定这个粉笔盒的粉笔都是白色的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第一次取出、第二次取出、第三次取出,以及后面的取出之间没有逻辑的、必然的联系.

问题2: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的推导:

……

你能确认()式成立吗?为什么?根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和感受到由于 ,因此前一项结论成立必然有下一项结论成立,达到在认知上为学生形成数学归纳法奠基的目的.

问题3:前面学习归纳推理时,我们有一个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即对于数列 ,已知 , ( n=1,2,3…),通过对n=1,2,3,4前4项的归纳,猜想出其通项公式 ,但却没有进一步的检验和证明.

(1)你能肯定这个结论成立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2学生可能会觉得已经圆满解决,但问题3却能使学生真切、强烈地感受到证明和确认的必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但学生对问题3的理解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仅仅根据前4项的情况猜想出结果,这种猜想类似于前面摸球得到的猜想,有一定的道理但缺乏足够的依据;二是学生已经发现第1项与第2项、第2项与第3项、第3项与第4项之间内在的联系,即上一项结论成立必然导致下一项结论成立.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水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变化的角度、联系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下面的教学.如果多数学生都已清楚第n项与第n+1项之间内在的联系,那下面的第(2)个小问题可以不要.

(2)如果对第5项,第6项,第7项继续验证,那情况会怎样?如果 ,那么是否有 ?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由于正整数有无限多个,因此要证明关于全体正整数的命题,如果靠一个接一个验证下去,那永远无法完成.同时让学生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发现第n项与第n+1项之间内在的联系,为下面的归纳、抽象做好铺垫.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