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教案、说课、学案资源列表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包含两个子目: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二、社会生活的变化。两部分内容为并列关系,都是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影响下发生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原因和特点。其中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发展水平落后且分布不平衡的特点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从逐步分析发展历程和原因总结得出。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时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受到列强办厂的刺激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再度受挫几个阶段。依据课标要求,在讲授第一子目时,可以从张謇办实业的经历出发,去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和原因。由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鼓励实业救国以及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由于列强卷土重来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发展受挫。由此看出,民族工业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受到西方列强的影响。
“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讲述了在西方工业文明影响下我国近代社会衣食住行通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变化的特点:发展不平衡——新旧并呈、多元发展。其中,剪辫易服劝禁缠足等风俗习惯的变化是重点,既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面貌的变化,也体现了思想观念的革新,中国人民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新风尚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