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课件教案试卷说课知识点
首页 > 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3 相见欢

知识点详情

1.词人简介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他是宋代著名词人,他常以梅花自喻,不与群芳争艳。靖康、建炎年间,隐居故乡,写就了许多描写洛阳自然山水和名胜风物的词作。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2.古诗朗读

 

líng          y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zān yīng sàn            qìng

  中原/乱, 簪  缨  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读准字音,簪缨zān yīng  倩 qìng

读好平仄,一般平长仄短,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楼”“秋”等;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乱”“散”等。

读出节奏,才能读出韵味。如“金陵城上西楼”的停顿“金陵/城上西楼”,平平平仄平平,语速慢,语调低沉。

3.古诗翻译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4.品味词中之情

(1)你认为词中哪个字最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从词中找出来。

答:悲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背景链接:

靖康之变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军逼近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徽宗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金帅完颜宗望(斡离不)率军再逼汴京,钦宗遣使屈膝求和, 金遂退师。同年十一月,宗望与宗翰又合师进围汴京,一举攻克。至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刮掠夺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

《相见欢》是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后,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5.分析上片

(1)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试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词中的画面。)

答: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上片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蕴含了怎样的感情?(小组讨论学习)

答:上片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了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

(3)词人在情感表达上用的是哪种抒情方式?

答:寓情于景

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精品课件网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