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化学教材同步人教版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复习题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复习题》优质课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获得感,不是单纯地将知识和资源推送给学生,而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有机结合,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的养成,它将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

要想实现知识技能→学科观念、学科思想方法→学科能力→核心素养的转化,需要借助于真实的情景、实际问题解决,即是说课堂教学内容、素材情境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及时代发展密切相关。教学问题是真实的,指向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的建构,教学活动具有体验性,是学生形成能力和品格的重要载体。本节课所授内容“手性分子结构”、“手性分离”、“手性合成”不仅与生活、社会、科技密切相关,而且与生命科学相关联,属于化学与生物的交叉知识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发展其核心素养尤其是创新素养、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教学中对学生学科观念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基于对手性异构现象的认识,形成“结构决定性质和功能”的认识;并形成分析解释、预测手性现象的能力。(2)创新思维培养:基于对酶的手性认识,创造性地联想到利用催化剂的手性实现手性合成。将生活中“握手”的经验远迁移,创造性地设想“手性分离”的方法。

依据2017年化学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包括“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本节教学中对学生品格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反应停”事件,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态度与担负社会责任感,这是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和最高追求。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安排说明

1.1关于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教材选修5在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科学史话”中就隐性化地提及“手性”,其表述为 “如果甲烷的四个氢原子被四个不同的原子取代,它的异构体的数目就有两个,就像人的左右手似的”;在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二节(糖类)“科学视野”中,对“手性”进行显性化地概括,从结构的视角更为本质地阐述了“手性”和“对映异构”等概念。

人教版教材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以描述性的语言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较长篇幅阐述了科学家对手性的发现、分离与合成,以及“反应停”事件造成的伤害等。

1.2本节课的教学安排

本节课安排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之后进行教学,一方面是因为“手性分子”教学对发展学生关于“有机物的结构”,尤其是“空间立体结构”认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手性”是生物系统的基本特征,作为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物质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大多具有手性特征,因此研究“手性”对生命的存在、医药合成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手性分子”内容普遍存在于有机化学中,同时又与生命、医学相关联,因此,它对于培养学生关于“有机物空间立体结构”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着独特的价值。

2.“手性分子”教学内容,对于提升学生获得感的价值分析

2.1学生观念性认识和能力发展分析

2.1.1从空间立体结构的角度发展学生对同分异构体中关于“结构不同”的认识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认识到,同分异构包括碳链异构、官能团的种类与位置异构以及顺反异构,并且在顺反异构中已经初步建立了空间排布不同的立体意识,但学生认识仍然比较薄弱。本节课将突破学生的空间认识障碍,帮助学生强化空间立体意识,并从立体异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位置、排布)的角度对同分异构进行重新分类,从而建立关于“结构不同”新的认识角度。

2.1.2促进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和功能”的观念性认识

通过对互为镜像关系的“反应停”分子的探究,将促使学生认识到,互为手性异构的物质由于空间排布不同的细微差距,导致两者在人体内以不同的途径被吸收、活化或降解,因此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理活性。将手性与生命关联,发展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和功能”的观念性认识。

2.1.3跨学科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节教学选取交叉内容“酶”为载体,一方面学生将手性分离的方法应用到解释“酶的专一性”当中,用知识进行远联系,解决跨学科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主动应用酶的手性解决手性合成问题的过程,发现两者蕴含相似的抽象元素,并将这种抽象认识远迁移到新的情景中,用来指导产生手性合成的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继而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

2.2学生精神层面获得感分析—培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本节课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激烈讨论“反应停”事件,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并从经济利益、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以及法律监督等角度分析问题,谈如何避免反应停事件的再次发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逐步认识到,学习化学一方面要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秉承大胆创新的精神,让化学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应担起社会责任,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等。

3.基于教学现状的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策略

3.1缺乏对有机物分子空间立体结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