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课件教案试卷说课知识点
首页 > 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知识点详情

什么是文化遗产

1.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平利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女娲传说”

为了保护“平利女娲传说”,更好地传承和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推动地方经济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2012年起开始着手该项目的申报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对女娲传说在平利的历史遗迹,从产生背景到传播途径及其历史渊、基本特征和主要价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证分析,查补了大量的文史及文物资料,并编制了较为详细的保护规划。

2013年3月,按照国家统一规范要求,由安康市向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交了《女娲传说》项目申报。5月,经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审查通过,将平利《女娲传说》推荐为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全省公示。6月20日公示期满,被正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依法加以保护。

据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收到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253个,经专家组审查通过77个。民间文学类仅有6个,平利女娲传说为其中之一。

平利《女娲传说》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平利女娲文化继2003年10月金州“中国·平利女娲文化研讨会”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把平利女娲传说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为进一步搞好女娲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法制保障。

女娲传说在平利

上古圣王三皇五帝,女娲是中皇之君。兄妹成婚繁衍人类的华人始母,其传说治所就在安康平利女娲山。其实女娲传说,是人类祖先抗御自然灾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象征。女娲、伏羲是我们传说中的祖先,是母系氏族部落的代表,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古史传说开始的一部分,代表着华夏童年时期的民族记忆。

平利女娲山区,面积六十余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984米。山系发达,沟壑纵横,四周环河,水资丰富,自然景观和天象景观独特。山区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文化资都丰富。山脊上有“金房古道”经过,考古发现,有新石器到清代的不同类型的文化遗址数十处。证明自古以来这里都是人类理想的家园,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利女娲山区与女娲相关的传说,早于国内其他地方。内容丰富,全面反映出了女娲作为始母神、英雄神、文化神,孕育繁衍人类、抟土作人、补天、战洪水、降妖除魔;制笙簧、创立婚姻制度、教民农桑等丰富的神格和伟大功绩。可以说是,生生不息,妇孺皆知、影响深远的。

平利女娲传说,除口头传承外,民间还保留有关于女娲伏羲故事的仪式传播。民间把农历正月初七,称作女娲生日,说腊月初八,是伏羲女娲兄妹成婚日。民间祭祀活动从正月初七到三月三,还有每月初一十五日。祭祀心愿内容有求子嗣、祈晴、求财等。

早在唐宋有关女娲信仰记录之前,女娲故事在平利,其实已经经历了长期的传播。有专家指出,平利有发生女娲故事的极其适宜的政治交通条件、历史文化土壤。女娲文化,发生在山区,是狩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时期的古史时代的传说。中国关于女娲的信仰和传说,在汉代是一个高峰期,据正史记载,平利,是秦、汉、唐罪臣流徙之地。这种特殊地政治交通条件,是促成地方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汉中之东,属金州。山水险阻,有作道,九君抟土作人处”。刘林先生在该书注释中指出:‘作道’:在陕西平利县东。“九君”一词,当代学者考证,是“女娲”二字在传写之中的讹误。宋代史学家罗泌《路史》,称:“女娲氏始治于中皇山之原,继兴于骊。山在金(州)之平利。”这一说法,更将女娲传说发生地坐实在了平利,被史学界认为是“极其罕见的惊人记录”。唐末道教研究专家杜光庭在《录异记》中记载:房州上庸界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上有‘女娲圣后祠’,古迹在焉。北宋诗人郭祥正《青山集》,有《题女娲山女娲庙》诗二首

其一:揽辔金房道,崎岖难具陈。

      浮岚长作雨,冷气不如春。

      少见宽平野,多逢臃肿民。

      欲知来处远,巫峡是西邻。                                    

   其二: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者,尽是补天余。

 郭氏,宋神宗熙宁进士,官至朝请大夫。曾举荐王安石,与苏轼也很要好。关于郭诗其二,也有人认为是苏轼所作,还有人认为是北宋礼部侍郎孔武仲的作品。但总之,都在宋代名人名下。对我们来说,重要的诗题中所指的女娲山、女娲庙确切无疑的是在平利。这是古代名家亲眼目睹过女娲庙、并以其文学作品记录平利女娲山女娲庙较早、较珍贵的一例。是一个著名历史人物提供的文字见证记录,其真实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平利,与女娲传说相应的地名有女娲山、伏羲山、羲弥山、磨沟、汝河、西(羲)河、人洞、黑龙潭、洪水祠等。这些地名,又多见于古籍、地方志之中。尤以女娲山、伏羲山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地理著作《十道要录》、宋代的《新唐书》、《元丰九域志》、《太平寰宇记》、明代《陕西通志》等史籍,也都有著录。

成书于公元354年的《华阳国志》是历代史学家公认的一部严肃的、史料价值极高的地方志,其成书年代离汉代较近,其史信程度,千百年来,没有争议。更说明早在常璩以前,女娲传说在平利,其实已经经历了长期的传播,并引起广泛的注意。

欧阳修、宋祁著(新唐书)地理志:平利,武德元年以故吉安置。有女娲山。中科院学部委员谭骐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在“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和“宋、辽、金时期”, 都于平利县东南,明确标出“女娲山”,这是当代历史地理学界关于平利女娲传说权威的记录。

平利文管所等级藏文物,有70余件出自女娲山,内容丰富。2005年,平利文物工作者还在女娲山发现清咸丰三年陕西盐法道文海奉旨刊立的“圣皇女娲墓”碑,以及光绪年间朝廷为公祭女娲,拓展女娲山道路工程的纪事碑

平利女娲故事,被史学界认为是超出了一般的民俗学意义的历史文化现象。这有力地支持了女娲传说发生地继“南方说”、“北方说”之后,北京大学教授刘华祝的“战国秦楚之地说”。女娲故事已经成为平利古代、现、当代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泉,在各艺术门类中,都得到了演绎和再现。

平利女娲传说,是平利乃至于安康人民所拥有的巨额的无形资产,是地域文化的精华,是被多学科联合证明了的活的地域文化精髓,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文化资。对于实施绿色安康战略,传播地域形象,发展生态旅游,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近年来,在女娲山我们一方面重视生态保护,有规划的实施了绿化工程。一方面注重挖掘搜集整理女娲传说。2003年10月,中科院、中国民俗学会、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家联合在安康召开了女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形成了平利女娲山是女娲文化原发地的权威结论,会后三秦出版社出版了《女娲文化研究论文集》、我们还编辑出版了《平利女娲传说》、《女娲山风情》、《女娲民歌》和《女娲传说连环画》等专著;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系派研究生到山区专门作了女娲传承调研,将区域内女娲传说有代表性的传讲人记录入国家档案。这一精神财富,正在闪烁这耀眼的光芒。

女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头,是汉水中游知名度极高的地域历史文化品牌,是一份巨额的无形资产,更是一方经济发展的形象品牌。关于这个认识,在全市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共识。正是因为其文化分量非常重要,所处位置未来交通条相对优越。很多专家建议我们在开发建设中,先期必须要高调传播,大手笔规划。在开发商的引进上,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是小打小闹,不能勉强小规模,不能仓促行事,不能随意而为。我们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从吸引游客角度,必须定位于:诉求海内外华人来这座历史文化名山女娲山寻根问祖,以此引领安康的旅游。必须考虑到上古文化的演绎、始母信仰崇拜、宗教文化的适度恢复、秦、汉、唐历史交通文化的必要复活。这一定位,需要景区规划建设必须具有极端的高品位,绝对的大气势的。随着经济发展,女娲山,必将是安康旅游浓墨重彩的核心景区。

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精品课件网VIP会员